再會,徐州!
徐州,華夏九州之一
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
兩漢文化的桑梓之地
有著超過5000年的文明史
和2600年的建城史
(攝影/徐祥瑞)
這里五省通衢、商賈云集
北國鎖鑰、南國門戶
是一座被歷史賦予厚重而滄桑的城市
(攝影/季廣天)
這里有城下之城的疊城奇觀
深壑高墻、殘垣斷壁
如一部塵封的史書
不斷還原著徐州城的歷史脈絡
(攝影/徐祥瑞)
這里有
西楚霸王的壯志未酬
(出自 李清照《夏日絕句》 )
▼
“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?!?/p>
劉邦的王者氣魄
(出自 劉邦《大風歌》 )
▼
“大風起兮云飛揚,威加海內兮歸故鄉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?!?/p>
王陵母的德義高潔
(出自 袁枚 《馬孺人歌為周梅圃觀察作》)
▼
“嗟乎,孺人之賢誰與偶。古來只有王陵母?!?/p>
關盼盼的忠貞氣節
(出自 白居易《燕子樓三首》)
▼
“燕子樓中霜月夜,秋來只為一人長”
蘇軾的無盡留戀
(出自 蘇軾《江城子.別徐州》)
▼
“欲寄相思千點淚,流不到,楚江東?!?/p>
(攝影/@Hugo)
一城詩畫滿目秀,千載傳承楚漢情。
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徐州,
鐫刻下無數永恒的記憶。
光彩奪目的楚漢文化,獨具風貌的蘇軾文化,
成就斐然的明清文化,傳奇經典的紅色文化。
游古跡名勝、看國寶文物、
賞青山綠水、品人生情懷,
讓我們一起,穿越千年時光,尋訪詩與遠方。
“秦唐看西安、明清看北京、兩漢看徐州”,這里出土的漢代文物瑰寶如繁星閃爍,光彩照人。
(攝影/孫鐵恒)
兩漢400余年間,徐州先后歷經13代楚王和5代彭城王,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出現了一個高峰。近年來,徐州地區發現、發掘了大量漢代諸侯王陵墓,出土了大批精美絕倫的漢代文物,向世人呈現出恢弘豪邁的大漢氣象。
(攝影/孫鐵恒)
漢代是我國古代陪葬陶俑最為流行、數量最多的時代,相對于秦代陶俑來說,漢代陶俑比例縮小,約相當于真人的三分之一,更加寫實和生活化。
徐州漢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不僅數量多、種類全,而且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。其中有軍陣龐大,造型古樸,具有寫意風格的獅子山兵馬俑;典雅婉約,絲竹琴瑟的馱籃山樂舞俑;有或立或跪、謙和楚楚的北洞山儀衛俑;有情趣盎然、栩栩如生的各類動物俑。
(攝影/孫鐵恒)
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漢代玉器數量巨大、工藝精美,超出目前已知任何一座漢代帝王陵,代表著漢代玉雕工藝的最高水平。
被視為徐州博物館鎮館之寶的《金縷玉衣》,是目前我國出土的金縷玉衣中玉質最好、玉片數量最多的一件。它對于研究漢代社會文化生活,漢代用玉制度,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。
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出土地,它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、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,它將現世生活、歷史故事、神話幻想并陳共處,出行、游樂、宴飲、升仙……漢畫像石生動地再現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,被譽為繡像漢代史。
兩千年前的漢人以刀為筆,以石為紙,雕刻出百變千奇的線條,留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。
(攝影/徐祥瑞)
公元前206年,時年26歲的項羽滅秦后,分封十八諸侯王,自立為西楚霸王,衣錦還鄉,定都彭城,至公元前202年,戰敗垓下,自刎烏江。
僅僅四年的霸主生涯, 卻被司馬遷在史記里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,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故事。但在徐州只留下了目前唯一的“楚韻”遺址,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——戲馬臺。
(攝影/徐祥瑞)
項羽從吳中起兵到兵敗自殺,僅僅在彭城過了三四個月太平日子。南山筑臺戲馬之日,也正是他一生最為得意之時。
(攝影/徐祥瑞)
戶部山原名南山,位于徐州老城南門外,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點。風云閣南側有一塊巨石,上面有尉天池書寫的 “南山”二字。中國有句古話:“刀槍入庫,馬放南山”就是指的這座山。
(攝影/徐祥瑞)
“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一首《垓下歌》,唱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壯和滿腔深情。霸王別姬,烏江自刎,終成千古絕唱。
(攝影/徐祥瑞)
“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?!表椨鸪蔀橹袊鴼v史上第一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人。兩千年來,無數文人墨客慕名而來,寫詩作賦,使這個曾經的演武場,平添了幾分人文色彩。西楚霸王的英雄豪氣,揮灑在昔日的山水間,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,更印記在無數后代人的神往里。
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公元1077年4月至1079年3月在徐州任知州,期間帶領徐州市民抗洪水筑蘇堤、起黃樓……政聲顯赫,徐州的很多地方,都留下了他的足跡。
(攝影/李婷)
矗立在黃河故道旁的黃樓,是徐州五大名樓之一,見證著蘇軾帶領徐州軍民抗擊洪水不屈的精神。
(攝影/劉晶)
蘇軾任徐州知州時,有一天,他和好友喝完酒之后上山來,走到黃茅岡的時候,身體感到累了走不動了,他就臥在一塊山石上休息,他看到奇怪的石頭像群羊一樣可愛,他就詩興大發,做了一首詩《登云龍山》。那塊蘇軾躺過的石頭被后人叫做“東坡石床”。
(攝影/季廣天)
相傳當年云龍山上住著一位隱士,叫張山人。蘇軾和張山人情投意合,經常到山上來找他。張山人馴養了兩只白鶴。每天清早放出去覓食,晚上再招回,山人為此修了放鶴亭、招鶴亭。他在亭中放鶴,仙鶴展翅高飛入云,蘇軾看到這個場景,“便引詩情到碧霄”,寫作出了名作《放鶴亭記》。
(攝影/季廣天)
“云龍山下試春衣,放鶴亭前送落暉。一色杏花三十里,新郎君去馬如飛?!碧K軾以云龍山為題,共寫下詩文10多篇?!叭镄踊ā备俏饲宕』实厶ゑR而來。
(攝影/徐祥瑞)
一日,蘇軾夜宿燕子樓,夢到了關盼盼,寫下了一首《永遇樂》,留下了“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,空鎖樓中燕?!钡惹Ч琶?。這些美妙的詩文,為山水留下了珍貴記憶,也為徐州增添了詩情畫意。
烈士長眠,松柏常青。
徐州市南郊鳳凰山東麓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,向我們述說著一段崢嶸歲月,半個多世紀以來,始終默默見證著“一往無前、決戰決勝”紅色精神的代代傳承,提醒人們不忘擦拭那火紅的記憶。
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的英名錄,刻有3萬多個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姓名。每一位烈士的名字,都承載著一段英雄故事;紀念塔塔身上的雕塑,更是向我們展示著一股英雄豪情,每一次的凝視和瞻仰,都讓人頓生敬仰之情。
2021年6月,經過升級改造后的淮海戰役紀念館全新開放。改陳后,展覽以“人民的勝利”為主題,共展出珍貴文物2000多件,照片1000多張,并設置14處場景、4個浸入式展項。
(攝影/桃花島小徒弟)
“前赴后繼、敢于犧牲、舍家衛國”的英雄精神、家國情懷,讓人蕩氣回腸?;此A⑵鸬恼腔春4蟮厣弦蛔竦牡貥?。這座精神地標砥礪著一代又一代淮海兒女攻堅克難、不斷前行。
九百多年前,北宋徐州知州蘇軾以樂觀曠達的情懷,寫下了“賢者之樂、快哉此風”的千古名句,“快哉”一詞,既表達了快意人生的愉悅之情,又體現了徐州人好客的豪爽性格。今天,文化的滋養讓城市經濟有聲有色?!翱煸招熘荨背蔀樾熘菸穆闷放?,繪就“詩和遠方”的新畫卷。
(攝影/徐祥瑞)
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,湖光山色作引,見證著徐州人與自然相伴的美好。云龍湖、大龍湖、金龍湖,以及生態修復的潘安湖、九里湖……湖光瀲滟,綠樹成蔭,詩畫美景,生態宜居。
如今的徐州夜,既可賞美景,又可感受漢文化,既可大快朵頤,又可品茗聽戲……徐州夜經濟以“國潮漢風·夜彭城”品牌為引領,突出“漢文化、徐州味、煙火氣、時尚潮”元素。
(圖/徐子昂)
自8月中旬開啟的“國潮漢風·夜彭城”漢風市集系列活動已陸續在徐州市的金龍湖新天地星愿廣場、萬科新淮中心萬有巷、壹捌夜市、戶部山、淮海新天地、大龍湖、彭城壹號、鼓樓廣場等商業中心開展,圍繞夜經濟、新消費,打造了獨屬徐州的國潮漢風IP。
這個長假,又有多項在國慶節前“批量上新”、試營業的文旅大項目,成為市民節日出游的熱門目的地。古色古香的呂梁水街、一步一景的園博園、煥然一新的馬陵山……
還有在國慶前雙雙試營業“水陸雙開”的兩大超級樂園,徐州歐樂堡海洋極地世界和徐州九頂山野生動物園,在這個假期里,給孩子們送上了無盡的歡樂。
//
關于徐州
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沒有講完
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遺跡和瑰寶
還等待著你我 去探尋和傳頌
還有許許多多的文旅新地標
等待著你我 去體驗打卡
大美徐州 歡迎您